百度竞价托管:效果稳定需要时间
开建材店的王老板前两天总攥着手机刷百度后台,早餐时盯着 “今日咨询量” 那栏数字叹气 —— 刚上线的竞价广告跑了三天,咨询量像坐过山车,第一天 3 个,第二天 0,第三天 1 个。他忍不住给代运营打电话:“能不能调得稳当点?我这每天烧着钱呢。”
这种焦虑太常见了。不少老板把百度竞价当成开开关,以为按下启动键就得立刻有客户排队咨询。其实就像蒸包子,面得发够时间,火得慢慢烧,急着掀锅盖只会让包子塌成面饼。
为啥一两天出稳定效果多半是幻想?得先看看不同行业的 “脾气”。做餐饮加盟的李姐最有体会,每年三四月份是旺季,想加盟的人多,这时候如果同地区只有三五家在推,广告一上线可能当天就有咨询。但她去年试过在腊月二十八投广告,整个行业都在歇业,就算出高价,一天也难等来一个电话。这就是行业流量的脾气 —— 旺季水大鱼多,淡季再使劲也难网到鱼。
更绕不开的是百度流量的 “怪脾气”。做工业阀门的张总就碰过壁,他总说:“人家搜‘奶茶加盟’一天能有几千次,我这‘不锈钢截止阀’三天才百十条搜索,想稳定都难。” 这类小众工业品,本身搜的人就少,就算所有流量都跑到他这儿,一天撑死也就三五个咨询,想达到 “稳定” 的量级都不现实。反倒是做本地生活服务的,比如家政保洁,搜的人多且稳定,效果更容易摸到规律。
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同行那双 “看不见的手”。上周城东的三家装修公司突然较上劲了,原本大家都出价 60 块抢 “婚房装修” 这个词,不知谁先加到 80,紧接着另外两家跟到 100,硬生生把均价抬了近一倍。结果呢?前两周每天稳定 8 个咨询的公司,突然掉到 3 个,不是客户少了,是广告被挤到第二页去了。所谓的稳定,不过是同行暂时休战时的平静,就像菜市场的菜价,总有摊主见机调价。
那效果波动时该咋办?去年帮一家旅行社调过账户,他们发现周三国庆线路咨询量骤降,没急着加价,先拉了三天的数据对比:关键词排名掉了的有 7 个,全是 “北京亲子游” 这类热门词;再看同行创意,有家新上的广告加了 “赠儿童背包” 的噱头。找到症结就好下手 —— 把那 7 个词的出价微调,同时在创意里加上 “含儿童意外险”,两天后咨询量就回了上来。
正确的做法得像老中医搭脉:先看关键词报告,是不是核心词排名掉了;再查对手动向,创意里有没有新卖点;最后翻着陆页数据,跳出率是不是突然变高。前阵子做法律咨询的赵律师发现咨询少了,结果是他把 “离婚财产分割” 的着陆页换成了公司简介,客户点进来就走,调回原来的案例页面,电话立马多了起来。
其实老板们急的不是慢,是怕钱打了水漂。但百度竞价就像种果树,头年得施肥剪枝,第二年才见果子。那些上线就想摘桃的,多半会失望。倒是像做餐饮培训的陈老板那样,每周三固定分析数据,对手调价他不慌,先看自己的转化率有没有掉,慢慢摸到行业的节奏,半年后咨询量反倒比急吼吼调价的同行稳多了。
说到底,稳定不是一动不动,是摸透了规律后的游刃有余。就像老裁缝做衣服,量体裁衣才合身,对着别人的尺寸瞎比划,怎么可能舒服?